莫迪总理最近的外交动作,特别是他在上合峰会前那一连串的行程,简直像在国际舞台上玩“走钢丝”,处处透着精明又复杂的战略考量。他不仅要亲自去那场万众瞩目的上合峰会,更提前特意跑了一趟日本东京,还从那边带回了一笔沉甸甸的经济大礼。
在日本,莫迪可是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,有大人物亲自出面,给足了面子。就是在这次访问中,他破天荒地公开强调:中印关系“至关重要”,还说两国能稳定友好,对全球和平繁荣都有积极影响。这话听着好听,可背后印度在全球变局里想把利益最大化的心思,以及那些深藏的矛盾,正一点点浮出水面。
美国大棒,印度喊疼
莫迪这趟日本行,真是赶上了印度经济的“寒冬”。就在他动身前,美国那边突然甩出一记重拳,对从印度进口的商品加征了高达50%的惩罚性关税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印度的出口企业立马就懵了,不少直接被打趴下。
特别是印度南部的那些传统出口行业,比如纺织业,损失惨重。很多工厂被迫停工,大批工人瞬间没了生计。这关税政策,直接影响了印度对美出口总额的一大半,足足超过六成。更要命的是,它偏偏在圣诞节订单旺季生效,让印度企业措手不及,想哭都来不及。
要知道,美国曾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,双边贸易额一度高达1200亿美元。这回关税一来,对本就吃力的印度经济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美国这次的关税,是25%的对等关税,外加25%的“二级惩罚”,双重打击。
虽然印度的一些核心产业,像医药外包和软件服务,暂时没被直接波及,可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,简直让人喘不过气。印度政府和企业,都急得团团转,四处找补。
日本的“及时雨”
正是在印度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的当口,日本的投资承诺,就显得格外关键了。日本方面大手一挥,承诺未来十年要给印度提供高达10万亿日元的私人投资。这笔钱,按当时的汇率算,差不多是4854亿人民币,对印度经济来说,简直就是一场“及时雨”。
这笔巨额投资,重点都放在了半导体、关键矿产、清洁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这些领域。莫迪自己也把半导体和稀土列为优先合作事项,可见其重视程度。日本这么做,背后的深层目的,是想搭个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。
而印度呢,则希望借着日本的资金和技术,能减少对美国经济的过度依赖。这看起来,就是双方各取所需的一场交易。不过,日本的投资,可不是白给的,它被认为附带着不少战略性条件。
这些条件一旦生效,无疑会把印度经济命脉的一部分,和日本的战略目标深度绑定。到时候,印度在某些关键领域,恐怕就得看日本的脸色行事了。
嘴上说一套,身体很诚实?
莫迪在日本访问期间,他公开说中印关系“至关重要”,这话听着是好。可要是回头看看印度之前在对华问题上的实际行动,那反差可就太大了。前阵子,印度外交部还特意“澄清”过,说他们外长关于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”的表态,是中方“错误引用”。
那次“澄清”发生在中国外长刚结束访印后不久,也早于莫迪访华计划,中国外交部当时就说了“与实际不符”。印度被指责,刚建立起来的互信基础,转眼就被撕毁了。他们还被认为,是利用台湾问题向美国表忠心,这简直把印度政府在“一个中国”政策上长期以来那种模糊不清的策略,暴露无遗。
更让人玩味的是,就在莫迪发表那些对华“至关重要”言论的同一天,日本和印度居然修订了安全保障合作联合声明。声明里,还增加了防卫装备联合研发这种敏感内容,这简直是“打左灯向右转”。
与此同时,印度近期还试射了射程能覆盖中国全境的“烈火-5”型导弹,肌肉秀得飞起。莫迪还决定不参加中国的一项重要纪念活动,此举被解读为避免刺激特定国家。这种种迹象,都把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复杂心思,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夹缝中的挣扎
印度外交策略总是摇摆不定,究其根源,其实是国内政治和经济现实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。莫迪能坐稳位子,一部分就靠着煽动国内的反华民族主义情绪。印度国内曾爆发过大规模的“抵制中国货”运动,一项调查报告显示,超过七成的印度民众觉得中国是“最大威胁”。
所以,莫迪政府需要时不时制造些对华强硬的事件,来安抚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。可这种情绪,和印度的经济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:印度制造业对中国的原材料进口依赖度,简直高得吓人。在手机零件、稀土和工业机床这些关键领域,印度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超过一半。
中国企业在印度“制造”计划中投了数十亿美元建厂,这让印度既想取代中国成为“世界工厂”,又根本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支持。中国之前也给印度提供过援助,比如扩大医药原料出口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通道。可印度呢,却在世贸组织会议上配合美国,反过来指责中国“倾销”。
尽管对华贸易逆差越拉越大,印度还是对数百种中国商品维持着高额关税。印度GDP增速曾大幅下滑,卢比对美元汇率也创了历史新低,这些都让印度政府内部压力山大。莫迪曾计划在上合峰会推动金砖国家之间用本币结算,想规避美元体系风险。
可他这“背信”的行为,导致一些国家,比如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的代表,都暂缓了跟印度的双边会谈,信用这东西,一旦透支,想补回来可就难了。为了应对美国关税的冲击,印度储备银行赶紧出台了专项支持政策,帮助受影响的企业渡过难关。
印度政府还通过降低消费税来刺激国内需求,想对冲关税的影响。印度媒体都开始担忧,要是美国关税长期持续下去,印度经济增长率可能跌到新低,到时候可真就麻烦了。
笔者以为
印度在国际大国博弈中,它的外交策略,说白了就是“走钢丝”。它想在不同阵营之间找平衡,捞好处。可这种“两面下注”的玩法,长期来看,很可能两边都讨不到好。印度在外交上,常常被批评缺乏信誉,也没有什么长远的战略眼光。
想想看,印度之前有过接受中国抗疫物资援助,转头就禁止中国应用程序的先例。它加入美国“印太经济框架”后,又因为购买俄罗斯石油而面临美国制裁。这种投机行为,让它在国际社会中,简直快成了“信用黑户”。
要知道,借来的资金,最终都是要还的。而通过外交话术换来的那些空间,也绝不是无限的。印度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恐怕迟早会发现,这条“钢丝”越走越窄,最后把自己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。
天臣配资-开户配资炒股-上海平准股票公司-在线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